一个人改变一个行业,这种事以前只会发生在企业家和政客身上。但董宇辉的事迹却证明,带货主播也可以对一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。
不久前,图书数据平台开卷网公布的榜单显示,在虚构类别的文学作品中,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夺得了榜首的位置,销量超过《活着》《三体》等热门著作。
图源:开卷网
据统计,截至今年3月,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总印量已达到600万册,但直到2022年7月,这本书的总印量只有60万余册,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翻了十倍,这在图书行业中极为罕见。
而造就这一行业壮举的人,正是董宇辉。由于这本书对董宇辉影响颇深,他经常在直播间推荐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逐渐把这部“冷门”著作带成了“热门”书籍。当初董宇辉还曾激动地说:“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卖出5万本,那我死后一定要在我的墓碑上刻上这样一句话:‘我将一本非常好的书卖出了150万本’。”
图源:抖音
当然,这并不是孤例,在直播卖书这件事上,董宇辉可谓战功赫赫。
2023年12月21日,董宇辉直播讲《唐诗三百首》,全程高能输出一气呵成,最终用20分钟卖出了20万册。
2024年1月23日,董宇辉与《人民文学》主编施战军,作家梁晓声、蔡崇达畅谈文学,4个小时的直播卖出99.2万册《人民文学》,成交金额1785万,销售码洋1983万,再次创造奇迹。
图源:抖音
2024年3月26日,作家麦家新作《人间信》在董宇辉直播间首发,吸引了超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,累计售出6.8万册,充分证明了董宇辉的号召力。
更重要的是,董宇辉作为抖音头部主播,引起了众多主播效仿,带火了直播卖书这条赛道。自2022年6月首度出圈以来,董宇辉多次爆卖图书,让众多书商和主播见识到了直播卖书的潜力,间接加快了图书行业线上化的步伐。《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》显示,过去一年抖音电商售出图书超4亿单,其中少不了董宇辉的贡献。
诚然,作为直播卖书的代表人物,董宇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零售业的生态,推动了线上图书市场发展。但从行业整体上看,这种改变却是有限的,从业者的处境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好太多……
短视频和直播,踩着实体书商上位
对于图书行业而言,直播电商是一把双刃剑。
根据开卷公布的出版行业统计数据,2024年第一季度,短视频直播是出版业各渠道中唯一保持正向增长的,增幅为31.15%,传统货架电商在该季度下降了10.31%,实体店下降了17.78%之多。
为什么三者之间的差别会这么大?这要从图书行业线上化的历史说起。
图书作为一种标品,是非常适合线上销售的,因此图书行业的线上化要早于许多类目,1999年当当网的成立可以视作中国图书电商的起步,在2010年左右图书电商市场趋近成熟。
在此阶段,电商对于图书行业的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,电商平台让图书销售突破地域限制,触达全国乃至全球的读者,极大地扩展了市场范围;同时电商减少了实体店面的租金和人员成本,通过规模化运营,仓储和物流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。
但随着2018年以来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,图书行业从业者的处境却急转直下,因为短视频作者和主播卖书的方式带来了两大弊端:低价和盗版。
先说低价。图书是少有的会把价格直接印上去的商品,其定价本身就要兼顾一定的社会效益,即保证绝大部分民众都能买得起,从而降低获取知识、改变命运的门槛。因此,在我国书籍的价格本就相对较低了,而短视频和直播又把书籍的价格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2021年9月,“北大才女”刘媛媛直播卖书,声称“准备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,10万册1元书,爆款书突破了双十一价格”,目标是“振兴图书行业”。在她之外,还有数以万计的主播和短视频博主以“9块9包邮”的价格卖书。
对于出版社而言,以远远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大批量倾销图书,根本无利可图,这不仅不会振兴图书行业,还会让整个行业进一步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,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。不少出版人直言,这是对原本就薄利的图书行业的一次“绞杀”。
的确,破价卖书会降低消费者对书籍的预期价格,产生“图书就是很便宜的商品”的误解,导致本就没比成本高多少的“原价书”更难卖出去,这也是传统货架电商和实体店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。
再说盗版。以前货架电商时代虽然也有盗版,但京东、当当等正规平台打击盗版的力度还是很大的,一般消费者买到盗版书的概率并不高。但到了短视频直播时代,盗版书商又重新开始猖獗,找各种博主和主播为其带货。
2022年7月,当当网官博喊话抖音,指责其为盗版书籍引流。原来,一群盗版书商为了促进销量,给名人编造出了大量夸大和扭曲事实的段子,产生了恶劣影响,引得当当网为此打抱不平。
图源:微博
有业内人士表示,对于这些盗版书商出版社也是无能为力。一是取证难,直播带货时效短、传播快,有时候我们刚得到线索,就发现店铺已下架商品,链接失效了;二是诉讼周期长,且很多时候赔偿金额都无法覆盖维权成本。
所以,不要只看到董宇辉直播间“欣欣向荣”的买书盛况,在阳光找不到的地方其实是行业的一片狼藉。
传统图书行业困难重重
实际上,传统图书行业的困境,并不只是短视频和直播带来的,而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。
首先,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。202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,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.8%,与2022年的59.8%持平;期刊阅读率为17.5%,较2022年的17.7%下降了0.2个百分点;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.75本,略低于2022年的4.78本。
按道理说,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增长,图书阅读率也应该有所提升,但短视频、直播等娱乐方式占用了人们太多时间,更让一部分人失去了耐心,无法静下心长时间阅读。
其次,电子书的普及影响了实体书的销售。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.40本,高于2022年的3.33本。有12.3%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,还有9.9%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。
在书籍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今天,大部分畅销书都能在网上找到电子版,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阅读,可谓真正的“零元购”,甚至还比实体书携带方便,随时随地都能看,这让实体书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。
更重要的是,图书行业要面对“下沉”的冲击。相关报告显示,盗版书的买家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,其中不少消费者都没有版权意识,也有明白盗版书的危害,但限于经济能力只能买盗版书的消费者。
就像《我不是药神》的主角面临的困境一样,图书如果保持原价,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买不起,阻碍知识的传播;如果纵容乱价和盗版,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就会受损,阻碍知识的生产。
希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能看到这个难题被解决的那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