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宣布,其先进的詹姆斯・韦伯太空望远镜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, JWST)已成功观测到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已知星系。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,更对宇宙早期的星系和恒星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。
据NASA官方博客5月30日的报道,新发现的星系被命名为JADES-GS-z14-0,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仅2.9亿年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个星系异常庞大,直径达到了惊人的1600光年。考虑到它在宇宙历史的极早期就已形成,其明亮程度和拥有的星光数量也异乎寻常。
研究团队成员Stefano Carniani和Kevin Hainline对这一发现提出了深刻的疑问:“大自然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创造出这样一个既明亮又巨大的星系的?”在宇宙的漫长时间线上,2.9亿年只不过是一瞬。
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(MIRI)在观测中发现,JADES-GS-z14-0星系发出的光波长显示出强烈的电离气体排放特征,这可能源于星系内丰富的氢气和氧气。值得一提的是,通常认为在早期宇宙中氧气是不存在的,这一发现无疑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。它暗示着在这个星系被观测到之前,可能已经存在过多代超大质量的恒星。
NASA指出,这一新发现意味着在不到2.9亿年的时间里,星系中就已经诞生了多代大质量恒星。虽然恒星的形成通常只需大约一千万年,但它们的寿命可能长达200亿年。然而,超大质量恒星的寿命相对较短,因此,这一新发现并没有颠覆我们对宇宙的基本理论,但它确实对我们理解宇宙早期恒星形成的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。
随着詹姆斯・韦伯太空望远镜继续其深空探索任务,科学家们期待它将揭示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奥秘。而JADES-GS-z14-0星系的发现,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早期宇宙的新窗口。